做伙來蒐集匹茲堡臺美人ê故事

臺灣世界人記憶群像今年的北美巡迴在九月底來到了匹茲堡,KITA 和幾個夥伴組織舉辦了一系列活動。來自高雄女中的美術老師劉癸蓉分享了她如何透過美術課來引導學生與自己或家人對話,進而繪出他們記憶中的家庭故事,或用對話和藝術紀錄在地老店和職人的樣貌。我們請到四位前輩來和與會者對話,讓年輕朋友體驗如何蒐集匹茲堡臺美人ê故事,並且把前輩們的故事畫下來。

臺灣世界人群像

「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之中的劉癸蓉老師分享她和高雄各級學校的的小大人如何透過美術課來探索和紀錄自己家庭的故事還有在地的老店和職人

臺灣世界人群像

2024/09/28 Saturday 11:00 - 15:00 PM

臺美人家族記憶創作工作坊巡迴活動,匹茲堡第二場 小記

地點:4735 5th Ave, Pittsburgh, PA 15213, United States

『新舊故事織就的人際網絡,是匹茲堡臺美人最美的風景』

「你來到匹茲堡多久了呢?」「是一年?五年?還是三十、四十年呢?」這些在不同時期來到匹茲堡奮鬥、深耕的臺美人,又在這座城市見證了什麼樣的故事與發展呢?

這一段像老朋友一樣溫暖的問候語,是匹茲堡第二場活動宣傳詞,寫出這麼吸引人招募詞的團隊,是哲學星期五@匹茲堡與KITA Foundation,也是這麼一群親和力十足的志工團,搭起匹茲堡不同年齡層臺美人交流的橋樑。

橫跨早中午的工作坊,由癸蓉老師分享「島嶼的集體記憶」為引,欣賞完「神奇一咖皮箱」帶來北美的島記作品實物後,大家圍坐一起邊享用美味午餐,同時簡單熟悉彼此為下午的訪談作畫建立情感基礎。

匹茲堡「家庭與社區記憶的保存」是下午繪畫創作的主題,團隊邀請到兩對臺美人賢伉儷「胡叔叔、洪阿姨」與「郭叔叔、高阿姨」前輩,到現場跟青年志工們分享他們剛到匹茲堡時的城市樣貌,以及當時生活的甘苦談。

倘若訪問一個人是見證歷史,那訪問夫妻兩個人就如同見證城市的打拼生活史。訪談過程中除了知道叔叔阿姨們相識相愛的戀愛小秘辛外,也從故事背景裡得知早年在工廠林立的匹茲堡生活有多不容易,諸如:火車載滿滿的工人進城再出城、早晨穿出門的白襯衫到晚上回家就變黑的、市場太遠買不到菜,乾脆自己闢菜園,還要跟土撥鼠搶收菜⋯等,但經歷這些辛苦也顯得幸福片段越加甜蜜。

那些忙碌生活中的小確幸,是假期時與同鄉會夥伴們相聚打棒球、各家出各菜的熱鬧相聚。年輕時雖然嫌約會僅僅只是繞城一周遊車行,但如此深刻銘記在心的回憶,代表的不也正是身邊人更勝繁華風景的深情?

繪畫紀錄分享的有趣處,在於把主觀意識陳述的故事,投射客體情感後用不同的畫面呈現,重新咀嚼這些所謂「日常」背後的有滋有味。

青年志工們從前輩的分享中看見撐起廚房的人就像後勤部隊,給外出打拼的另一半底氣,也從兩人之間的相繫,回溯社群之間的相繫,延伸到世代間的相繫,這一條條的人情線交織成匹茲堡的社群網絡,像高阿姨的便當餵飽了初來乍到學子的胃,也延續臺美人在異鄉的互助之情。

現今因物質條件進步,時光流逝感顯得比早年快,臺美人生活圈變動性也更大,但無法一直留下,不代表回憶就會消逝。那些一起走過的道路、一起開過的活動會議、一起搬得桌椅、共享的美味餐廳,讓「你們」成為了「我們」,不論是過客或留居者,共度的那些時光總會在歲月回顧時閃耀,為曾經的投入見證不悔。在離開之前,我們希望為彼此留下哪些故事呢?希望這個下午的溫暖交流,都能帶給每個與會者美好的回憶,聆聽不同的故事、珍惜每個相遇。

致謝 共同主辦單位:

哲學星期五@匹茲堡

KITA Foundation

Taiwan Aloha

匹茲堡台灣學人學生會 (Taiwanese Scholar Society in Pittsburgh)

特別感謝:

活動攝影 劉又齊

今年的這些活動,一方面是希望更多人支持我們的口述歷史計畫,一方面也希望我們的故事能夠激勵更多來自臺灣年輕朋友一起來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並且留下自己家族的故事,或者臺美人的故事。

如果您沒有參加過我們的活動,敬請期待明年的線上和實體活動!如果你有朋友也會想要關注 KITA 接下來的發展,可以推薦你的朋友訂閱KITA電子報


郭向榮,以美術創作臺灣人集體記憶 活動延伸到北美,2024-10-01,僑務電子報

Previous
Previous

話/畫出我們家的故事

Next
Next

用影像捕捉台灣人的記憶